■ 资源禀赋全球领先,出口格局以卡塔尔为核心扩张延伸
中东地区拥有全球超40%的探明天然气储量,以卡塔尔、伊朗、阿联酋为代表的产气国构成核心输出力量。2024年卡塔尔出口约为7950万吨LNG,长期维持全球前三,North Field扩建项目(NFE/NFS)将进一步巩固其主导地位。阿联酋、阿曼等国家在保持稳定出口基础上,亦推进新终端与合同多元化战略。
■ 进口结构高度依赖外部供给,脆弱性与调峰需求并存
包括约旦、科威特、土耳其在内的多国缺乏经济性气源,天然气消费严重依赖LNG进口以满足发电与工业需求。该类国家普遍采用FSRU或岸基终端,进口以现货和短约为主,对价格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高度敏感。埃及虽存在再出口能力,但其国内产量下降叠加夏季发电制冷需求增加,导致供需缺口持续放大。
■ 以色列、伊朗等管道气出口国面临挑战,跨境气网体系列入计划
东地中海天然气开发进展较快,以色列通过Tamar和Leviathan气田向埃及和约旦输送管道气。不过目前埃及国内天然气需求紧张,这些气量主要用于满足本国消费,暂时无法大量液化出口欧洲。未来如果埃及供应改善,可能形成"管道+液化"的联动模式。伊朗虽然与伊拉克、土耳其签有管道气协议,但由于美国制裁和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,实际出口量不稳定且呈下降趋势。区域管网建设仍在推进当中。
■ 基础设施持续扩能,出口能力稳中有进但地缘风险加剧
除卡塔尔以外,阿联酋Fujairah LNG、阿曼增产改造等项目均进入建设与规划阶段,中东地区区域总出口LNG潜力将在2030年左右冲击1.5亿吨以上,然而,该地区依赖霍尔木兹、苏伊士等关键海运通道,红海袭击、地区冲突、制裁扩散等地缘风险日益成为供应链安全主要威胁,可能影响运输效率与长期合同履约稳定性。
■ 中国合作空间广阔,长协布局与转运路径仍需优化
中海油、中石化等已与卡塔尔、阿联酋等国签署大宗长期LNG购销协议,锁定数百万吨级年度供应能力。但在部分进口国家(如埃及、约旦)尚缺乏中资参与,且对再出口路径、中东转运港调配缺乏系统布局。建议未来关注资源国FID节点、承运路径多元化(如非霍尔木兹线)、区域碳政策演进与绿气标识体系试点等趋势。
● 华泰期货已经发布的能源专题报告20250718:《中东系列专题之一卡塔尔天然气市场展望》全国股票配资公司。
晶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